多彩贵州航空加密贵阳-常州航线
街头巷尾网
2025-04-05 15:42:46
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银行应该加大贷款力度。一边建防火墙一边火上浇油,最后只能是无功而返,这就是欧洲正在做的事情:还没有哪个大经济体——而欧洲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曾通过紧缩来复苏。
一些国家如德国拥有财政回旋的空间,用来进行投资可以提振长期增长,并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积极的溢出效应。英文原题:After Austerity版权所有: Project Syndicate, 2012. 进入专题: 经济紧缩 。如果欧元可以幸存,那也是以高失业和巨大痛苦为代价,特别是对危机国家而言。中小企业——所有经济体创造就业的主力军——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银行信用的收缩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重。而危机本身几乎肯定会蔓延开来。
欧洲忙不迭采取紧缩措施的后果将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可能会很严重。欧洲内部已经有合适的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可以帮助资金不足的经济体为必须的投资融资。目前这一势头已相当明显,如重庆、安徽等地的许多产业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上一代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老家的金额为8218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51.1%,而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的金额为5564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37.2%。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平均消费倾向会更高一些过去30多年,中国之所以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说来并不是引入了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手段的结果。要把凯恩斯经济学与西方经济理论中逐渐演变生成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区别开来。
根据GDP收入法核算,劳动者报酬占我国GDP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53%左右下降至近年来的40%左右。中国更没有成熟的民主与法治的政治体制。
最近,一些浙江的出口企业反映说,都到4月份了,今年的出口订单却不如往年那么多,这也部分说明了问题。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速也在下降。到了1929年,英国经济才只恢复到1913年一战前的水平。如果换算成美元,中国的广义货币已经目前比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都大得多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预期,在经济已经市场化的当今中国,只要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还在,只要我们中国人发展经济、追求财富的动力还在,如果在能有现代的民主与法治的政治制度,加上对市场交易的产权保护更加完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还将会继续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甚有可能沿着哈耶克的理论预期前行。从2010年1月15日到2011年6月14日,决策层的货币政策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向,提高12次提高法准金、4次升息。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尤其是欧盟国家的经济复苏步履维艰、路途慢慢,这似乎又证明了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的失效。
有关研究机构数据表明,我国的食品价格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粮食期货价格的变化基本上同步。即使企业利润率在下降,外部订单在减少,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在上升,但是大家还是能够发现自己各自的生存和经营之道。
近来,一部分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中国经济在4月份将探底回升。这就要求我们尽早启动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建设现代宪政民主政制来制衡政府的征税权以及财政支出的用途,包括对于国有企业的处理,也需要通过民选代表来做决定。
从1929~1933的大萧条,到1973年石油危机,西方世界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复苏和繁荣,曾被人们称作为战后40年的凯恩斯革命。由此也可以判断,中国经济所正在开始面临的大转型,正在倒逼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催促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记者:同样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世界主要的经济体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观中国,是如此迥异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此您怎么看?韦森:我曾经对近几年决策层频繁地动用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现在看来,哈耶克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商业周期理论,能否部分解释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经济增长和2008~2009年之后的经济衰退,还有待思考。去年,我们的外贸出口虽然比2010年有增长,总量增加了20.3%,但对GDP的贡献却是负5.8%。这些负债依靠地方融资平台借债或者通过银行贷款来承载的。
广义货币总量这么大,一元GDP,一块八毛多广义货币,这种情况下,广义货币稍溢出一点,中国的通货膨胀就不得了。西方政府的任何宏观政策,都改变不了多少这一经济大势。
最近各地政府不是又开始发地方债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点像是一个抽鸦片的瘾君子,长期难以为继。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就不会老是为短期经济上下波动的一些数据所迷惑了,就不会再为难为之事、费不可为之力。
这种世界经济格,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差不多到了顶峰。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为,是数千年的皇权专制的制度压抑和窒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国社会停留在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而不发展。
如果美联储不再推出QE3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美元走强,国际粮食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回落,中国CPI上涨的压力随之也就会减小。概言之,既然整个经济增速下行是避免不了的,那我们就要有心理准备,并有些理性的预期,使我们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对这一正在到来的大转型的合宜应对,而不再期望和企划通过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的基建项目投资来逆这一大趋势而维系短期的高速增长。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的宏观形势,且回顾凯恩斯与哈耶克经济理论之争,比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韦森教授认为,改变我国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减税富民,给民营企业减负,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才有望启动内需。照哈耶克三角所展示的商业周期理论,如果央行在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下任意增加货币供给,人为压低利率,会导致社会资源被错配到资本化程度更高的生产阶段,会制造人为繁荣,并会产生大量不当投资。
这是近两年CPI一直攀高的根本原因。这背后的逻辑是:美联储一超发货币,美国的货币政策一宽松,美元就贬值,芝加哥期货市场的粮食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就随之上升,中国作为粮食、石油的进口国,CPI就接着抬头。
自2011年12月初以来,看到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央行又降了两次法准金了。随着土地收益的下降,地方政府要借新债还旧债,还要发新债来谋发展。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不是短时期的了。这样才能在未来尽量避免出现大的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突然断裂。
2008年下半年之后,美国推出了QE1,2010年又推出QE2,美国的基础货币这几年增长了很多,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近些年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乃至2011年3月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其他政府文件一直在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启动内需来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速,靠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来保增长。另外从整体上看来,政府决策层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出导向,也还是逆这种目前体制安排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为。但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中出现的滞涨(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现象,宣布了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的破产。
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7万多亿元了,人均GDP也超过了5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现在,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是自然和必然的。目前我对全球经济还不是太悲观。
但是,要看到,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宏观经济政策,与中国大不一样。现在看来,央行货币政策的第四次180度的大转向或将到来。
凯恩斯本人的经济理论实际上是认为,经济衰退了,一如人生病需要吃药一样,要用货币政策来治疗。经济增速的放缓是大趋势,通过政府新投资和再建设大项目能够在短期维持经济增速,但改变不了长期经济下行的趋势。